近日疫情稍緩加上疫苗陸續抵台,專家呼籲此刻需要新的防疫新生活指引,讓國人適度回到原有的生活軌道。
正當世界各國在疫苗注射率快速提升與逐步解封之際,自詡為防疫資優生的台灣,仍處於三級警戒的防疫時期。目前國內新聞充斥著沸沸揚揚的疫苗採購亂象、接種排序爭議、插隊接種紛擾或醫療器材捐贈問題,似乎看不到相關單位將政策超前部署於如何避免出現國外疫情大爆發期間所發生的社會事件,與關注人民實際生活需求,以上才是有政治遠見的中央與地方官員,以及民意代表更應該注意的地方。因為疫情帶來的影響,不僅是眼下人民飽受威脅的健康問題,還有扎扎實實的基本日常。
雖然目前在第三級警戒下,每天通勤時間仍可看到許多藍、白領階級,戴著口罩快速穿梭在居家與辦公地點間,以維持正常收入;而國人的生活重心,除盡力維持例行工作外,更關注疫情指揮中心每天統計數字報告,懷想著盡速回復原先自由規律的平淡生活。但是依據國外的實際經驗,在社區傳染源無法完全掌控的情況下,談正式解封猶言之過早。
疫苗採購的急迫性自不在話下;此外,政府部門針對疫情所衍生的相關社會議題,應盡早透過跨部門的合作模式,提出規畫與因應方案,以降低疫情緩和後湧現的衝擊。
首先,衛生與社會福利服務部門,在持續維持醫療系統運作過程中,應針對長期處在高風險環境下的醫務人員,強化其心理諮商與壓力調適,協助他們穩定健全的身心,並持續提供醫護專業;其次,在社會福利服務中,社政與民政單位應思考如何在避免人與人直接接觸的條件下,除持續提供獨居高齡長者,或行動不便與身心障礙的朋友們,更多的醫療協助、關懷服務與生活協助外,應盡早針對無法至校就學之弱勢與高風險家庭中,未成年學齡兒童與青少年等人員,提供生活關懷與學習需求評估等服務。
台灣多數的公務員都是通過層層考驗才獲得職務,並克盡厥責依法行事,若單位政務主官願意尊重他們專業的建議與判斷,定能制訂出最合乎時宜的政策;各級民意代表在選民服務過程中,除應該監督公部門的行政,也應協助政府對民眾釋疑,而非以為選民服務為藉口,誤導或干擾了公部門完善規畫的行政程序。百姓們在等待疫苗注射期間,更應多關心自身周遭,協助民政系統第一線的鄰里長們,掌握社區基層問題;在此疫情時期,人民最需要的是一個能相互協助、同心共好的和諧氣氛。只要每個人在自己本分上多盡一分心,相信眾志成城,共度難關指日可待。